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出席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郑重承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1]。此后,习近平主席先后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巴黎和平论坛、气候雄心峰会等20余次的国际会议上重申了这一宏伟目标,并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等重要会议上多次强调这一战略目标。
当前,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已纳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将成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建筑作为人们工作和生活的主要空间载体,建材的生产运输、建筑的建造以及建筑的运行均产生大量的能源资源消耗,是我国能源消耗的三大来源之一[2]。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大规模新建建筑的建设及巨大存量既有建筑的运行,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根据《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21》,2019年我国建筑面积总量约644亿平方米,每年还在以超过40亿平方米的速度增加。建筑建造和运行相关二氧化碳排放占中国全社会总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比例约38%,其中,建筑建造占比为16%、建筑运行占比为22%[3]。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建筑的运行能耗在今后5–10年仍将保持增长,建筑领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任务十分艰巨。本文基于建筑能源资源消耗特点及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探讨建筑领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技术路径,以期为我国建筑领域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提供技术参考和借鉴。